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經常跟我講:“我們的家鄉在美麗的崇明島,她可是祖國的第三大島!”我能深切感受到爸爸對故鄉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逢年過節,爸爸總會開著車,帶著我們一家人回崇明島住上幾天,讓我們也能經常感受到家鄉的溫暖。崇明長江大橋是我們回島的必經之路,橋長16.63千米,猶如一條蜿蜒的巨龍橫臥在長江入海口,極其雄偉壯觀。每次上橋,爸爸總會發出感嘆:“你們知道這座橋對崇明島和崇明人是多么重要啊!”然后,我就會接著爸爸的話繼續往下說……
爸爸說,小時候進出島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輪船,這種輪船還有個專有的名字叫做“擺渡船”。這個“擺渡船”可厲害了,什么東西都能裝得下,人啦,車啦,動物啦……。于是,船艙里就會彌漫著各種奇怪的味道,爸爸還因此嘔吐過幾回。每次乘船出門的時候,爸爸很少進船艙坐著,他寧愿在兩側船舷站著,欣賞浩浩長江的美景。
但是,這還不是最讓爸爸受不了的事情,最讓他受不了的是碼頭上里三層外三層排隊等著過江的人。“擺渡船”的運力遠遠小于過江的人流量,因此每次過江都得排起長龍,花幾個小時等上船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糟糕的交通限制了人的流動,也限制了崇明的經濟發展。爸爸說,很多公司原本都看中崇明的自然環境,想到崇明來辦廠投資,但是到最后都沒有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擔心交通對于公司發展會帶來極大的障礙。
因此,爸爸小時候一直夢想著長江上能建一座大橋,把崇明島和市區連起來,那該多好啊!這個夢想在我兩歲的時候終于成為了現實。在長江大橋通車那天,爸爸特意帶著我開車上橋,興奮地開了一個來回。現在,崇明島的經濟也實現了騰飛,正朝著世界級生態島的目標奮力前進。
今后,我會更自豪地跟同學說:“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崇明島,她是祖國的第三大島!”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中預(3)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