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冬夏,為哈爾濱這座城破曉的,不是日頭,而是大地卑微的生靈。”近日,遲子建最新長篇小說《煙火漫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作家以此力作奉獻給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哈爾濱。
《煙火漫卷》是一部聚焦當下都市百姓生活的長篇小說,哈爾濱獨特的城市景觀與小說人物復雜隱微的命運相映,柔腸百結而又氣象萬千。
在遲子建從容、細膩的筆觸下,“一座自然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篤定堅實的普通都市人,于‘煙火漫卷’中煥發著勃勃生機”。
煙火如歌,喧囂漫卷
《煙火漫卷》完稿的年末,疫情開始肆虐,遲子建一面忙于工作,一面修改這部小說。“以前并不喜歡那種都市的喧囂和奔忙,可當生活以驚悚的方式靜止的時刻,你的心臟雖然跳動,卻有窒息的感覺,就懷念這種喧囂了。”
作為書寫了百年前哈爾濱抗擊鼠疫歷史的作家,再次面對大面積的疫情,遲子建感到“歷史回來了”。疫情令人傷痛,人們愈加珍惜人間煙火。
《煙火漫卷》中滿溢著城市煙火:凌晨批發市場喧鬧的交易,晨曦時分的鳥雀和鳴,城市街道開出的每一種鮮花,食物的香味,澡堂子里氤氳濕潤的熱氣,舊貨市場的老器物,老會堂音樂廳的演出,飯館或禮堂的二人轉,風味小吃,服裝,交通,做禮拜的教徒……哈爾濱城的豐富的生活包含其中,溫婉細致,意味深長。
人世間最盛的煙火,都在作品里了。
建立起自己的文學座標
遲子建會在寫作或工作的間隙,乘坐地鐵公交穿行在哈爾濱的各個城區之間。去蔬果批發市場,去夜市花市舊貨市場,起大早觀察醫院門診掛號處排隊的人……凡是作品中涉及的地方,她都要觸摸和感受。如此豐沛鮮活的生活經驗,為小說提供了真實可觸的細節。
每個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文學地理坐標,“哈爾濱”是遲子建筆下繼“北極村”之后第二個精神家園。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之中,能同時將鄉村與城市都寫得如此生動的,遲子建當屬令人矚目的一個。《煙火漫卷》是作家遲子建獻給自己生活了三十年城市的一首長詩。
哈爾濱城進入遲子建筆下,自《偽滿洲國》始。至今數十年過去,作家對這座城市的書寫已經有了蔚為可觀的成果:《黃雞白酒》《起舞》《白雪烏鴉》《晚安玫瑰》等,它不僅是一個地理坐標,一個故事的發生場所,一個承載悲歡離合的歷史背景。
構架起平凡人的生命交響
如果說年初的疫情,使人想到《白雪烏鴉》里描繪的黑與白、生與死交織而成的哈爾濱城,那么遲子建的長篇小說新作《煙火漫卷》則如暴風雨后的彩虹,于這種絢麗中能看到風雨雷電的痕跡。
穿行在《煙火漫卷》中的每個凡人,幾乎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無論寒暑,伴著哈爾濱這座城入眠的,不是月亮,而是凡塵中唱著夜曲的人們。”作家筆下,生活于城市中的人物,每一個都自有來處,又往歸處。
但無論是已經融為歷史背影的猶太人謝普蓮娜、俄裔工程師伊格納維奇、日本戰俘、民間畫師,還是沉跡于普通人生活的劉建國、于大衛、黃娥、翁子安,在經歷了生命傷痛之后,仍然“在哈爾濱共同迎來早晨、送別夜晚。”這些平凡人物各自曲折的繁復命運共同構架起了渾厚古城中當下生活的命運交響。(記者 孫磊)